(原标题:成本高企、利润逐年下滑,海信视像长期盈利能力待考)
图源:视觉中国
蓝鲸新闻11月12日讯(记者 翟智超)日前,“黑电龙头”海信视像(600060.SH)举办了2024年度三季报业绩说明会。尽管公司对外展示了积极的财务数据,但某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了下滑。
据财报显示,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06.5亿元,同比增长3.63%;归母净利润为13.1亿元,同比下降19.53%;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.87亿元,同比下降27.31%。
蓝鲸新闻记者注意到,公司营收虽然有所增长,但是盈利能力却值得关注。从细分数据来看,成本增长是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;另外,公司还存在毛利率持续下滑、对供应商存在依赖等问题。
靓丽营收下的利润困局
资料显示,海信视像主要从事电视机、平板显示器件等显示产品的研发、制造与销售。公司作为海信集团业务的关键部分,其电视销售业务构成了集团黑电产业的主体。
根据财报显示,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51.89亿元,同比增长5.84%;归母净利润4.76亿元,同比下降19.46%;扣非净利润3.46亿元,同比下降32.34%。
细究之下发现,成本上升是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。在2024年第三季度,海信视像的营业总成本增加了7.91%,其中营业成本上升8.58%,销售费用提高3.96%,管理费用更是大幅增长23.88%。
据了解,面板作为电视制造的核心材料,在下游终端需求日渐萎缩的情况下,电视面板厂集体减产平衡供需,使其价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。自今年2月以来,液晶电视面板经历了多轮涨价,进而将压力转移给了电视厂商。
相关数据显示,4月份时TV面板均价已经超过去年9月份时的全年制高点,并一直保持上涨至七月份。而WitView统计的数据显示,1-7月间各主流尺寸电视面板价格涨幅在10%左右。进入8月之后,电视面板价格虽然开始略有回调,但整体依旧相对坚挺,以主力尺寸65英寸为例,其Q3季的价格波动区间为171-176美元/片之间。
同时,由于今年芯片、其他电子元件等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,使得公司在采购成本上持续承压。
此外,黑电行业的萎缩以及竞争的加剧,也给海信视像带来了更大的压力。
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电视的开机率从2016年的70%下降到了2022年的不足30%,销售额也连续5年呈现下降趋势。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以及换机周期变长,是市场需求萎缩的主要原因。数据表明,2024年上半年国内电视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1639万台,同比减少4.2%。
在竞争方面,备受关注的是今年三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前8大品牌(海信、小米、TCL、创维、长虹、康佳、华为和海尔及其子品牌)的出货总量达到780万台,总共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6.1%,这一比例创下了历史新高。
如何改变连续多个季度增收不增利?公司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将继续开展品牌战略升级,迭代提升产品竞争力;推进数字化转型,在研发、生产、供应链、营销、服务业务领域进行业务流程变革,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;销售结构改善和效率提升的效果会逐步释放,提升盈利水平。
毛利率连续下滑,对供应商存依赖
在高昂的面板成本面前,海信视像的毛利率处于持续下行的态势中。从2022年上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,海信视像的毛利率分别为17.58%、17.19%、15.81%。到了第三季度,海信视像的毛利率进一步下滑到14.47%,同比下降2.16个百分点,环比下降1.39个百分点。前三季度毛利率15.31%,同比下降1.68个百分点。
上述现象的成因是什么?公司又是否有望在四季度看到毛利率的环比改善,并恢复至去年同期的水平?
对此,公司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,公司将坚定全球化发展战略,以世界顶级赛事营销为契机加快海外品牌和渠道建设,推进品牌升级,实现规模稳定增长。三季度,境内业务主要受Vidda品牌、Mini LED新产品切换集中于9-10月上市,以及能效切换投入增加的影响,目前基本调整完毕,近期呈明显恢复态势;境外业务受持续进行海外品牌投入及中高端渠道拓展增加,海外物流周期等带来高位面板成本延后的影响,随着后续面板价格趋于稳定,将对未来毛利率改善提供正向支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对供应商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,或使其难有议价权。2023年年报显示,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437167.46万元,占年度采购总额53.39%。其中,报告期内向单个供应商的采购比例超过总额的50%、前5名供应商中存在新增供应商的或严重依赖于少数供应商的情形。
图源:2023年年报
据了解,公司面板供应主要依赖于大陆京东方、惠科、彩虹光电及友达光电、群创光电等台系面板厂,这种依赖使公司在面对供应商时处于弱势地位。
一位金融人士告诉记者,由于对供应商的依赖,海信视像在采购价格谈判中几乎难有优势。供应商可以利用这种依赖关系提高价格,海信视像只能被动接受,这使得公司难以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。长期来看,这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,还可能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因成本劣势而逐渐失去竞争力,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另外,公司对供应商亦存在较多的关联采购。2023年年报显示,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1494045.7万元,占年度采购总额32.73%。
金元证券投资顾问赖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当公司存在大量关联采购时,价格机制可能不够透明。关联方之间可能基于非市场因素确定采购价格,这可能导致采购价格偏离市场公允价值。如果关联采购价格偏高,公司的原材料或服务采购成本将不必要地增加,削弱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。
实际上,在业绩说明会上也有投资者存疑,询问公司保持较高规模的关联交易,是否会考虑降低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金额,或就关联交易主体与海信集团之间进行股权结构优化?而公司则回应称,交易都是基于公司正常开展业务形成的,交易价格公允。